所谓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,在生物的曙光还未照亮之际,我们的生活却实实在在地被计算机所改变,被计算机网络所改变。

计算机网络,现今,通过光纤将许许多多计算机组在一起,以联通你和世界;通过互联网协议,使数据可以“安全稳定”地传输、解析,将一条条信息送到你眼前。

OSI服务参考模型

OSI参考模型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模型,其按照功能将计算机网络自上而下分为了 7 层:

  1. 应用层:主要是一些服务/协议,用于完成某项特殊功能
    • 文件传输协议:FTP
    • 电子邮件协议:SMTP
  2. 表示层:用于处理两个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问题
    • 信息的加密与解密
    • 信息的压缩与解压
  3. 会话层:用于会话控制
    • 建立、维护会话
  4. 传输层:负责源-目的(端到端)(进程间)完整的报文传输
    • 分段与重组
    • 连接、流量、差错控制等
  5. 网络层:控制子网运行,将网络地址翻译为物理地址
    • 逻辑编址
    • 分组传输,路由选择等
  6. 数据链路层:负责节点到节点的数据传输
    • 物理寻址
    • 连接、流量、差错控制等
  7. 物理层:指定物理底层的标准
    • 接口标准:形状、电压等
    • 编码方式、数据率等

TCP/IP参考模型

虽然理论上给出了OSI参考模型,但是在实际设计的时候,并未采用OSI参考模型。而TCP/IP模型却是在拥有协议之后,总结出来的。

TCP/IP参考模型将OSI中的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和三为一,统称其为应用层,然后将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合并,称之为网络接口层(这两个也常不做合并)。

  1. 应用层:支持各种网络应用(应用层,表示层,会话层的组合)
    • FTPSMTPHTTP
  2. 传输层:进程-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
    • TCPUDP
  3. 网络层: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
    • IP 协议、路由协议等
  4. 网络层接口层(这层也常被展开,并看作5层参考模型):
    • 物理层:比特传输
    • 数据链路层:相邻网络元素的数据传输
      • 以太网
      • WIFI(802.11)

附言

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,那么便可以清晰地逐层学习计算机网络了。

而学习计算机的两派——“自顶向下”和“自底向上”也便是这么产生的。由应用层学到物理层便是“自顶向下”;那么显然,由物理层学到应用层便是“自底向上”了。

我是结合哈工大的慕课学习的,其是采用“自顶向下”的学习步骤,我也就跟随这个脚步一起来学习了。